“也想创作,可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脑子里 的”,这恐怕是我们不少朋友对写作的共同 受吧!究其原因,没有“创作灵 ”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有了“灵 ”,不能好好把握,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灵 ”,就是在思想⾼度集中、情绪⾼涨时,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创造能力。有了灵 ,思维就会四通八达,左右逢源宛若神助,想象力活跃而丰富,強烈的写作 望 涌而出,有一种创作冲动力让人急不可待。
文学本来就是一种创造,灵 更是一种创造的妙境,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有心的人把握好它,很可能就会有一篇佳作诞生于文坛,也许创作之路由此铺展开去。当然,并非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获得“灵 ”,只有留心生活、 悟生活、⽇积月累,有了丰富的社会底蕴和生活底蕴,乃至知识底蕴,灵 才能闪现。
灵 固然奇妙,但也有它的特征可循,笔者在此就个人 悟谈点看法。
一、可积 。正如大作家王蒙所言:“灵 就是人生经验、情 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等各种经验结合起来之后浮动在一般理 层次、经验层次之上的一种灵气和悟 。”显然,灵 是要靠积累的。多留心生活,留心社会,奇妙的灵 便不再遥远了。
二、偶发 。灵 的来临,没有任何人能够意识到。当你漫步的时候,当你沉思的时候,当你读书的时候,当你听雨的时候,灵 都可能随时涌来。灵 一来,平⽇里不得其解的东西,一瞬间便涣然冰释了。清晰记得我创作《两元钱》的前天晚上,躺在 上,天南海北地神思,刹那间就来了灵 。思路一下子开阔了。笔下的中年妇女便定格在了瞬间的灵 里,一种创作的 情如一泻的江⽔气势雄浑。信笔写来,了然成文。诚然,那里面也凝结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作底蕴。单一的靠“灵 ”而写出一篇象样的作品来,是不大可能的,我以为。
三、短暂 。灵 的来临就象机遇一样短暂,甚至比机遇还要快捷。猛然涌来,稍纵即逝。故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灵 。排除外界的⼲扰,使精力⾼度集中,灵 一来,就要立即停止别的思维,大脑⾼速运转起来,尽量使心理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这样有时还可以使灵 多停留那么一刻。对灵 中的信息,迅速作出反馈记录。随之进行创作。反之,稍有不慎,灵 就会象幽灵一样逃得无影无踪。再创作起来就没有了灵气和悟 。文章自然就不能“活”起来。何谈“精品”
四、伴随 。就是说灵 常随着某种启发, 导而闪现。随创作的冲动而闪现。有了灵 就有了创作冲动,而有了创作冲动,灵 也就最容易产生。往往二者是相互渗透的。因此,我们要勤于练笔, 发趣兴。⽇积月累,有了创作冲动也就是创作 情,灵 也就容易获得了。
五、创造 。灵 一旦涌现,就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功效。奇妙的构思,细致的刻画,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对比,扣人的悬念,清新的语言,一股脑儿全涌现出来 了。要不钱学森怎么称之为“创造思维”呢?普希金也曾说过:“灵 冲动的一刹那,我那流传百世的作品便一挥而就了。”
总之,我们要勇于创作,善于观察,用心 悟,善于捕捉灵 ,把握灵 。有了灵 ,就有了创作 情,有了 情和灵 ,我们还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吗?
Www.BaNiAN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