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说网为读者推荐文序跋集手机小说无删 |
![]() |
|
八年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文序跋集 作者:鲁迅 | 书号:43300 时间:2017/11/5 字数:7500 |
上一章 〕1〔》灭毁《 下一章 ( → ) | |
《毁灭》〔1〕 后记〔2〕 要用三百页上下的书,来描写一百五十个真正的大众,本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浒》的那么繁重,也不能将一百零八条好汉写尽。本书作者的简炼的方法,是从中选出代表来。 三个小队长。农民的代表是苦 ![]() 苦 ![]() ![]() ![]() “我和他们合不来,那些农人们,和他们合不来。… 小气, ![]() 图皤夫们可是大不相同了,规律既严,逃兵极少,因为他们不像农民,生 ![]() “从我们的无论谁,人如果掘下去,在各人里,都会发见农民的,在各人里。总之,属于这边的什么,至多也不过没有穿草鞋…”(二之五) 就将他所鄙薄的别人的坏处,指给他就是自己的坏处,以人为鉴,明⽩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至少在农工相轻的时候,是极有意义的。然而木罗式加后来去作斥候,终于与美谛克不同,殉了他的职守了。 关于牧人美迭里札写得并不多。有他的果断,马术,以及临死的英雄底的行为。牧人出⾝的队员,也没有写。另有一个宽袍大袖的细脖子的牧童,是令人想起美迭里札的幼年时代和这牧童的成人以后的。 解剖得最深刻的,恐怕要算对于外来的知识分子——首先自然是⾼中生学美谛克了。他反对毒死病人,而并无更好的计谋,反对劫粮;而仍吃劫来的猪⾁(因为肚子饿)。他以为别人都办得不对,但自己也无办法,也觉得自己不行,而别人却更不行。于是这不行的他,也就成为⾼尚,成为孤独了。那论法是这样的—— “…我相信,我是一个不够格的,不中用的队员…我实在是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知道的…我在这里,和谁也合不来,谁也不帮助我,但这是我的错处么?我用了直心肠对人,但我所遇见的却是 ![]() ![]() 这其实就是美谛克⼊队和逃走之际,都曾说过的“无论在那里做事,全都一样”论,这时却以为大恶,归之别人了。 此外解剖,深切者尚多,从开始以至终篇,随时可见。然而美谛克却有时也自觉着这缺点的,当他和巴克拉诺夫同去侦察⽇本军,在路上扳谈了一些话之后—— “美谛克用了突然的热心,开始来说明巴克拉诺夫的不进⾼中学校,并不算坏事情,倒是好。他在无意中,想使巴克拉诺夫相信自己虽然无教育,却是怎样一个善良,能⼲的人。但巴克拉诺夫却不能在自己的无教育之中,看见这样的价值,美谛克的更加复杂的判断,也就全然不能为他所领0会了。他们之间,于是并不发生心心相印的 ![]() (二之二) 但还有一个专门学校生学企什,他的自己不行,别人更不行的论法,是和美谛克一样的—— “自然,我是生病,负伤的人,我是不耐烦做那样⿇烦的工作的,然而无论如何,我总该不会比小子还要坏——这无须夸口来说…”(二之一) 然而比美谛克更善于避免劳作,更善于追逐女人,也更苛于衡量人物了—— “唔,然而他(莱奋生)也是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学问的人呵,单是狡猾罢了。就在想将我们当作踏脚,来挣自己的地位。自然,您总以为他是很有勇气,很有才能的队长罢。哼,岂有此理!——都是我们自己幻想的! …”(同上) 这两人一相比较,便觉得美谛克还有纯厚的地方。弗理契〔4〕《代序》中谓作者连写美谛克,也令人 ![]() ![]() 莱奋生对于美谛克一流人物的 ![]() “只在我们这里,在我们的地面上,几万万人从太古以来,活在宽缓的怠惰的太 ![]() 但莱奋生本人,也正是一个知识分子——袭击队中的最有教养的人。本书里面只说起他先前是一个瘦弱的犹太小孩,曾经帮了他那终生梦想发财的⽗亲卖旧货,幼年时候,因为照相,要他凝视照相镜,人们曾诓骗他说将有小鸟从中飞出,然而终于没有,使他 ![]() “在克服这些一切的缺陷的困穷中,就有着他自己的生活的 ![]() ![]() 这就使莱奋生必然底地和穷困的大众联结,而成为他们的先驱。人们也以为他除了来做队长之外,更无适宜的位置了。但莱奋生深信着—— “驱使着这些人们者,决非单是自己保存的 ![]() ![]() 莱奋生以“较強”者和这些大众前行,他就于审慎周详之外,还必须自专谋画,蔵匿 ![]() “大家都在怀着尊敬和恐怖对他看,——却没有同情。在这瞬间,他觉得自己是居队部之上的敌对底的力,但他已经觉悟,竟要向那边去,——他确信他的力是正当的。”(同上) 然而莱奋生不但有时动摇,有时失措,队部也终于受⽇本军和科尔却克军的围击,一百五十人只剩了十九人,可以说,是全部毁灭了。突围之际,他还是因为受了巴克拉诺夫的暗示。这和现在世间通行的主角无不超绝,事业无不圆満的小说一比较,实在是一部令人扫兴的书。平和的改⾰家之在静待神人一般的先驱,君子一般的大众者,其实就为了惩于世间有这样的事实。美谛克初到农民队的夏勒图巴部下去的时候,也曾 ![]() “周围的人们,和从他奔放的想像所造成的,是全不相同的人物…”(一之二) 但作者即刻给以说明道—— “因此他们就并非书本上的人物,却是真的活的人。” (同上) 然而虽然同是人们,同无神力,却又非美谛克之所谓“都一样”的。例如美谛克,也常有希望,常想振作,而息息转变,忽而非常雄大,忽而非常颓唐,终至于无可奈何,只好躺在草地上看林中的暗夜,去赏鉴自己的孤独了。莱奋生却不这样,他恐怕偶然也有这样的心情,但立刻又加以克服,作者于莱奋生自己和美谛克相比较之际,曾漏出他极有意义的消息来—— “但是,我有时也曾是这样,或者相像么? “不,我是一个坚实的青年,比他坚实得多。我不但希望了许多事,也做到了许多事——这是全部的不同。”(二之五) 以上是译完复看之后,留存下来的印象。遗漏的可说之点,自然还很不少的。因为文艺上和实践上的宝⽟,其中随在皆是,不但泰茄的景⾊,夜袭的情形,非⾝历者不能描写,即开 ![]() “他们从这田庄进向那田庄,一步一步都安排稳妥,侧面布置着绵密的警备,伴着长久的停止,慢慢地进行。 在他们的动作的铁一般固执之中,虽然慢,却可以 ![]() 而和他们对抗的莱奋生的战术,则在他训练队部时叙述出来—— “他总是不多说话的,但他恰如敲那又钝又強的钉,以作永久之用的人一般,就只执拗地敲着一个处所。” (一之九) 于是他在队部毁灭之后,一出森林,便看见打麦场上的远人,要使他们很快地和他变成一气了。 作者法捷耶夫(AlexandrAlexandrovitchFadeev)的事迹,除《自传》中所有的之外,我一无所知。仅由英文译文《毁灭》的小序中,知道他现在是产无者作家联盟的裁决团体〔5〕的一员。 又,他的罗曼小说《乌兑格之最后》〔6〕,已经完成,⽇本将有译本。 这一本书,原名《Razgrom》,义云“破灭”或“溃散”蔵原惟人译成⽇文,题为《坏灭》,我在舂初译载《萌芽》上面,改称《溃灭》的,所据就是这一本;后来得到R.D.Char^ques的英文译本和VerlagfürLiteraturundPolitik〔7〕出版的德文译本,又参校了一遍,并将因为《萌芽》停版,放下未译的第三部补完。后二种都已改名《十九人》,但其內容,则德⽇两译,几乎相同,而英译本却多独异之处,三占从二,所以就很少采用了。 前面的三篇文章,《自传》原是《文学的俄罗斯》所载,亦还君〔8〕从一九二八年印本译出;蔵原惟人的一篇〔9〕,原名《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登在一九二八年三月的《前卫》〔10〕上,洛扬君〔11〕译成华文的。这都从《萌芽》转录。弗理契(V.Fri-tche)的序文,则三种译本上都没有,朱杜二君特为从《罗曼杂志》所载的原文译来。但音译字在这里都已改为一律,引用的文章,也照我所译的本文换过了。特此声明,并表谢意。 卷头的作者肖像,是拉迪诺夫(I.Radinov)画的,已有佳作的定评。威绥斯拉夫崔夫(N.N.Vuysheslvatsev)〔12〕的 ![]() ![]() 海上,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译者。 〔1〕《毁灭》以苏联国內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中译本于一九三一年译毕。有两种版本:一九三一年九月海上大江书铺版和同年十月海上三闲书屋版。在印行单行本之前,其第一部及第二部曾以《溃灭》为题,分期发表于《萌芽》月刊第一期至第五期及《新地》月刊第一本。 法捷耶夫,参看本卷第322页注〔18〕。他曾长期担任苏联作家协会的导领工作。除《毁灭》外,尚著有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最后一个乌兑格人》,文学论文集《三十年间》等。从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五一年,他曾对《毁灭》进行修改多次。 〔2〕本篇最初印⼊一九三一年海上三闲书屋出版的《毁灭》单行本,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3〕科尔却克(E.K.gTUhN],1873—1920)通译⾼尔察克,苏联国內战争时期反⾰命头目之一。十月⾰命后,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发动武装叛 ![]() 〔4〕弗理契(K.L.[HPhI,1870—1927)苏联文艺评论家、文学史家。著作有《艺术社会学》、《二十世纪欧洲文学》等。 〔5〕产无者作家联盟的裁决团体即产无阶级作家协会评议委员会。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二年,法捷耶夫是它的主要导领人之一。 〔6〕《乌兑格之最后》即《最后一个乌兑格人》,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未写完。这里说“已经完成”当指一九二九年在《十月》杂志上刊载的第一部分。 〔7〕R.D.Charques拉·德·加尔格,《毁灭》的英译者。VerlagfürLiteraturundPolitik,德语:文学与政治出版社。 〔8〕亦还君未详。 〔9〕蔵原惟人的一篇指载于《毁灭》译本卷首的《关于〈毁灭〉》。 〔10〕《前卫》⽇本发行的杂志,一九二二年一月创刊于东京。 〔11〕洛扬即冯雪峰。 〔12〕拉迪诺夫(C._NGPFTJ,1887—1967)通译拉季诺夫,苏联美术家、诗人。威绥斯拉夫崔夫(H.KRAIXUNJhIJ),苏联美术家。 〔13〕绣像旧时通俗小说书中人物的⽩描画像。 《溃灭》第二部一至三章译者附记〔1〕 关于这一本小说,本刊第二本上所译载的蔵原惟人的说明,〔2〕已经颇为清楚了。但当我译完这第二部的上半时,还想写几句在翻译的进行中随时发生的 ![]() 这几章是很紧要的,可以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 譬如,首先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者——美谛克——的解剖;他要⾰新,然而怀旧;他在战斗,但想安宁;他无法可想,然而反对无法中之法,然而仍然同食无法中之法所得的果子——朝鲜人的猪⾁——为什么呢,因为他饿着!他对于巴克拉诺夫的未受教育的好处的见解,我以为是正确的,但这种复杂的意思,非⾝受了旧式的坏教育便不会知道的经验,巴克拉诺夫也当然无从领悟。如此等等,他们于是不能互相了解,一同前行。读者倘于读本书时,觉得美谛克大可同情,大可宽恕,便是自己也具有他的缺点,于自己的这缺点不自觉,则对于当来的⾰命,也不会真正地了解的。 其次,是关于袭击团受⽩军——⽇本军及科尔却克军——的迫 ![]() 又其次,是他们当危急之际,毒死了弗洛罗夫,作者将这写成了很动人的一幕。欧洲的有一些“文明人”以为蛮族的杀害婴孩和老人,是因为忍残蛮野,没有人心之故,但现在的实地考察的人类学者已经证明其误了:他们的杀害,是因为食物所 ![]() ![]() 所以这杀害里,仍有“ ![]() ![]() 对于本期译文的我的随时的 ![]() 倘要十分了解,恐怕就非实际的⾰命者不可,至少,是懂些⾰命的意义,于社会有广大的了解,更至少,则非研究唯物的文学史和文艺理论不可了。 一九三○年二月八⽇,L。 〔1〕本篇连同《毁灭》第二部第一至第三章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四月一⽇《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后未印⼊单行本。 〔2〕指蔵原惟人的《法兑耶夫的小说》(洛扬译),刊于《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年二月一⽇)。后来印⼊《溃灭》时,改题为《关于〈毁灭〉》。 〔3〕乌托邦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源出希腊文,意为“无处”英国汤姆士·莫尔(T.More,1478—1535)在一五一六年所作的小说《乌托邦》中,描述了一种称作“乌托邦”的社会组织,寄托着作者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由此“乌托邦”就成了“空想”的同义语。 〔4〕《老而不死论》一九二八年五月十五⽇鲁迅在海上江湾复旦实验中学的讲演。讲稿佚。 〔5〕一个青年⾰命文学家指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生学葛世荣。 WwW.BaNiANxs.Cc |
上一章 文序跋集 下一章 ( → ) |
八年小说网整合提供《文序跋集》各网络平台文字版资源首发阅读,为读者推荐文序跋集手机小说无删,阅读原创章节,就上鲁迅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