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说网为读者推荐苏东坡传手机小说无删 |
![]() |
|
八年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50 时间:2017/10/5 字数:8883 |
上一章 道之退謙 章一十二第 下一章 ( → ) | |
有登龍之術,也有謙退之道,而蘇東坡不愧為謙退大師。現在蘇東坡的情況是,不追求政治,而為政治所追求,頗為有趣。當年王安石得勢之時,他在政壇坎坷不達,不⾜詫異;可是如今他的同黨既然當政,他仍然失敗,則確屬可驚了。蘇東坡永遠不夠為一個好黨人,因為他過于孤⾼,非常人可及。現在他的同黨當政,他自己有聲望,受人愛戴,有皇太后佩服他的學問人品,可是他卻一直想擺脫一個頗為人羡慕覬覦的政治地位,卻沒有立即如願。但是了解他氣質的人,都知道他的宦海生涯不會太久的。延緩年老展長青舂的第一條規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可是蘇東坡現在,在他所謂"![]() ![]() ![]() 宋朝的政治制度最容易釀成用黨之爭,因為大權集于皇帝一人之手。甚至在神宗元豐元年(一0七八),府政制度改組簡化以后,仍然是宰相無有專責。內閣共同負責也沒清楚劃分的原則,以使宰相及閣員大臣能協力一致。我以前指出過,在當政者及反對者之間,也沒有職權的嚴格劃分。朝廷由多數黨統治的辦法, ![]() 不幸,蘇東坡非此等人也。在隨后數年,他把這些成功秘訣都-一違犯了。朝雲產下一個男嬰之時,他寫的詩裏有下列的願望: 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但是此嬰兒可憐夭折,無法達到⽗親的願望。我們必須要問,一個詩人畫家是否能做一個成功的官吏?可想而知的是,在國家太平時則可。但是太平一詞也是比較而論,而且在政治上從來沒有十年之內沒有 ![]() 可是,事情偏有湊巧,蘇東坡若是躲避政治,政治偏要找他。他和司馬光曾經政見不合,這是各有看法的人,共事時之所難免。但是半年之后他到京都時,司馬光去世,只剩下蘇東坡孤零零一人⾝居⾼位,特別惹人妒忌。果然不久,第一個風暴就向他襲來。朝廷的政爭都環繞他而發生。次年正月,幾十份表章都彈劾他。司馬光死后,政治派系逐漸形成——朔黨、洛 ![]() ![]() ![]() ![]() 兩派之爭在進行中。蛆齲卑劣的政客之爭對誰也乏味,因為不像對王安石變法的爭論,而今這種紛爭連政策原則的問題都沒有。蘇東坡曾經反對恢復徵兵制,不過這並不是黨人所力爭的問題,黨人則是藉故生非。蘇東坡為主考官時,出的考題是:"今朝廷 ![]() ![]() 也是和往常一樣,每逢大后把這些奏章置諸⾼閣,群小便繼續彈奏。由哲宗元佑元年十二月到次年正月十一⽇,有四五份表章彈劾蘇東坡。正月十二⽇,太后敕令停止彈劾。正月十三⽇,百官在中書省接到聖旨。那些官員竟而違抗聖旨,次⽇又上一表。蘇東坡這段期間並不屑答辯,只是上了四次表章,請求派任外地官缺,離開京都。到十六⽇,太后顯然是要支持蘇東坡,因為她對眾臣說,蘇東坡的意思是指國家官員的寬嚴,他並沒有對皇帝本⾝有何不敬。甚至彈劾蘇東坡的官員有受懲處之說。 這時,蘇東坡決定不求外放,而是要 ![]() 某近數章請郡未允。數⽇來杜門待命,期于必得耳。公必聞其略。蓋為台蔵所不容也。昔之君子,惟荊(王荊公)是師;今之君子,惟溫(司馬溫公)是隨。所隨不同,其為隨一也。老弟與溫相知至深,始終無間,然多不隨耳。致此煩言,蓋始于此。無進退得喪,齊之久矣,皆不⾜道。 最后,在二十三⽇,蘇東坡奉令留任原職,在二十七⽇,決定把請求審問蘇東坡的官員予以寬恕。 蘇東坡為小人陷害,太后支持他;政敵顯然未能達成目的,也因此丟了臉面。他別無話說,只好照舊留任。他對皇太后非常 ![]() ![]() 他所力爭的第一項是"廣開言路"。他若生在今天,一定會為言論自由而戰,為強大有益的輿論而戰。這是他再三再四提到的。他指出來,朝廷有道,皇帝一定是想辦法接近每一個人。比如說,唐太宗在位時(唐太宗可以說是中國四千年來最好的皇帝),他許每一個人到宮廷進言,甚至無官無職的老百姓也在內。若有人說有話要見皇帝,宮門的守衛人員不許阻攔。蘇東坡提醒皇太后,在本朝初年皇帝允許低級官吏謁見,甚至平民亦蒙接待。而今可得見到太后的人只不過十幾個人,那十數人豈能盡知天下所發生的事?倘若那十數人趕巧都是庸碌之輩,或不敢把真實情形奏聞,皇太后必致相信天下百姓安樂無事。天下情形豈不糟糕!誠然,別的官員也可以上表進言,但是那些表章進了皇宮,也就石沉大海了。皇太后若不親自召見,又怎麼了解所討論的問題?再者,還有好多事,是不能寫在紙上見于文字的。有的事情有時萬分複雜,一次討論未必弄得清楚,何況只憑一道表章!在另一道奏章裏他說,馬生病,不能以言語表達,"人雖能言,上下隔絕,不能自訴,無異于馬。" 但是文人若不能獨立思考,無批評的勇氣,言論自由也終歸無用。就只在這一點上,他讚美歐陽修而非難王安石,因為歐陽修 ![]() ![]() 在哲宗元佑元年(一0八六),蘇東坡總算把青苗貸款法完全廢止。年初,四月裏,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對于這種政治措施勉強改⾰了一些,常平倉穩定糧價辦法予以恢復,而青苗貸款仍然貸于民人,只是款額則以倉穀價值的半數為限。朝廷的如此改⾰,原出好意。這樣, ![]() ![]() ![]() ![]() 蘇東坡又單槍匹馬,隻⾝獨自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他想從 ![]() ![]() ![]() 當時最使朝廷 ![]() ![]() 比如說,西北番族人寇,幾乎有中國農民一萬人慘遭屠殺,當地駐軍官長企圖隱瞞朝廷。甚至消息傳至京師之時,朝廷派一專使前往當地調查。此一專使,本著中國由來已久的"官官相護"的積習,向朝廷報告只有十個農民被殺。而特使更把災情大事化小,先為當地駐軍首長請求赦罪,然后再緩緩進行調查。兩年之后,竟而毫無動靜。被殺的村民,朝廷應予撫恤,結果也一無所得。在蘇東坡上皇太后表中,他指出如此忽視民情,勢難收攬民心。 "官官相護"之惡習必終致"官民對立"。另外,還有廣東守將童政的案件。童政剿平盜匪無功,竟爾在收復的城市裏屠殺數千百姓。但是別的同僚對朝廷的報告中竟說他保衛城池有功,把他說成平賊的英雄。還有溫果殺害百姓十九人,僅僅記一小過,便算了事。另外有一個小軍官,打算報稱殺賊立功,竟闖⼊民家,在青天⽩⽇之下殺害婦女五六人,帶著砍下的人頭回去,說是斬殺賊匪的人頭。這件事實在慘無人道,遮掩不了,在朝廷派人調查時,那個軍官辯稱,在 ![]() ![]() 最重要的案子,惹得眾怨沸騰的,就是周撞一案。對這件案子,蘇東坡實在無法克制自己了。王安石的餘黨暫時失勢,現在都在偏遠的外地為官,竟想捲土重來。那些魁首如呂惠卿、李定、蔡確等人已遭罷黜,但是他們的好多朋友還都在京為官。為了試探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找了一個默默無名的書院教師周穗試上一表,表中提請將王安石的靈牌安置在太廟中神宗皇帝的神牌之下,好能共用祭祖。如果太后准其所請,那些陰謀小人就可以看做是個分明的信號,他們又可以出來公開活動了。蘇東坡看出他們如此試探的企圖,立即對這些唯功名利祿是求的投機分子大施撻伐。他舉出他們十六個人的名字,責駡他們是"機虱"、"蠅蛆"、"佞 ![]() ![]() 在兩年之中,蘇東坡以其強烈的名士本⾊,坦直無畏的言論,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朔黨、洛黨的人物。當然他也成了王安石餘黨的眼中釘、⾁中刺!蘇東坡不去,此等人不能再起。 看一看那些彈劾表章,倒也有趣。大概最為有趣的是蘇東坡起草任用呂大防的聖旨。呂大防為王安石的政敵,此次也是受命擔任要職。聖旨上讚美呂大防勇于任事,屹立不移,又說在王安石時百姓飽受壓迫,人心消沉,王即去位,"民亦勞止,匯可小休。"這句話是引自詩經,人人可用,但系諷刺暴君之作。禦史看到,眼睛亮起來,說蘇東坡將神宗比周厲王,意在譭謗。禦史們氣得股戰心摧,他們忠愛的先王竟為人所譭謗! 關于蘇東坡的詩,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那是在他自南回京之前,聽說朝廷已經允許他定居在常州,正在心情愉快之時。他經過揚州,在一個寺廟的牆壁上寫了三首詩。三首詩若一齊看,主題為何,不會誤解。其大意是他在尋找安居之地徒然無功之后,欣聞得以退休林泉以度晚年。其中第三首是: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趕巧這首詩正寫在五月一⽇,而神宗是駕崩于三月五⽇,五十六天以前。由詩上看,詩人在歌頌自己的歡樂,但是,可是在國喪之間啊!他為什麼⾼興?"聞好語",什麼好語?顯然不是什麼別的事,顯然是神宗駕崩的消息!多麼忘恩負義的臣子!這大概是這個時期彈劾蘇東坡最嚴重的理由,當然是很嚴重的控告。我想從文意上看,"好語"即是指那年豐收有望。但是蘇子由為他兄長想出一個更好的辯護語。在哲宗元佑六年(一0九一),子由為此事做證時,他說蘇東坡那年三月在南都,那時一定已經聽到神宗駕崩的消息,決不能五十六天之后才在揚州聽見。他告訴皇太后說,"好語"指的是在蘇東坡下山時,聽到農人談到英明的幼主登基,十分歡喜。這個說法明確有力。子由做證完畢,從御前退出,讓別的官員去爭論到底吧。 蘇東坡覺得皇太后所收到彈劾他的本章,一定比他知道的還要多,而皇太后始終是擱起來不理。他曾請求將那些本章公開,以便給他機會申辯澄清,但是皇太后不答應。蘇東坡知道他的政敵是決心要推倒他,甚至他草擬懲處 ![]() ![]() ![]() 在哲宗元祛元年(一0八六)十二月,敵人第一次向他發動攻擊時,他就想辭職,在次年,他不斷請求擺脫官位。他寫的信裏有兩封包括他的自傳資料,曆敘他的官場經歷,還有他因倔強任 ![]() ![]() ![]() ![]() ![]() ![]() ![]() 表示他堅決求去的表章寫于元佑六年(一0九一)五月,那時他的杭州太守任期屆滿,他請求續任一期。這是具有自傳 ![]() 他繼續寫下去: 臣豈敢以哀病之餘,複犯其鋒。雖自知無罪可言,而今之言者,豈問是非曲直。今餘年無幾,不免有遠禍全⾝之意。再三辭遜,實非矯飾…臣若貪得患失,隨世俯仰,改其常度,則陛下亦安所用巨?若守其初心,始終不變,則群小側⽇,必無安理…所以反復計慮,莫若求去。非不懷戀天地⽗⺟之恩,而衰老之餘,恥複與群小計較短長曲直,為世間⾼人長者所笑。伏望聖慈…早除一郡。所有今未奏狀,乞留中不出,以保全臣子。著朝廷不以臣不才,猶 ![]() ![]() 在蘇東坡再三懇請之后,在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朝廷終于允其所請,任命他以龍圖閣學士出任杭州太守,領軍浙西。浙西太守管轄六區,包括現在的江蘇在內。臨行前,皇帝賜予茶葉、銀盒、⽩馬及鍍金的鞍路、他的官服上的金 ![]() 他啟程時,老臣文彥博,年已八十三歲,但仍活躍,為他送行,勸他不要再寫詩。那時蘇東坡已經上馬,他大笑說:"我若寫詩,我知道會有好多人準備做注疏呢。" WWw.BAnIANxS.CC |
上一章 苏东坡传 下一章 ( → ) |
八年小说网整合提供《苏东坡传》各网络平台文字版资源首发阅读,为读者推荐苏东坡传手机小说无删,阅读原创章节,就上林语堂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