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说网为读者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手机小说无删 |
![]() |
|
八年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0440 |
上一章 0960-1860 下一章 ( → ) | |
[681] 书信內容是这样的:李士实、刘养正两位先生,你们⼲得很好,朝廷一定会好好嘉奖你们,现在希望你们配合行动,劝说宁王离开洪都,进攻南京,事不宜迟! 两位难得的“人才”竟然投敌,宁王还算是个明⽩人,也不怎么相信。偏巧就在这个时候,手下通报,李士实、刘养正来访。 李士实先生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捅破了天: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应立即带兵攻击南京!” 王守仁的台词实在写得太好,李士实也配合得如此天⾐无 ![]() 自信満満,前来邀功的两位军师本以为会得到一个 ![]() 他们失望地走了,宁王朱宸濠却就此确定了他的战略: 留在洪都,哪里也不去! 有幸遇上王守仁这样的对手,朱宸濠先生也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王守仁的计谋获得了成功,他立即向各地发出紧急文书,集结兵力。 王司令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没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临时草拟,没有正规军,他就用兵民,在他的召唤下,附近的袁州、临江、赣州等地纷纷倾巢而出,不管老的少的,病的残的,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他就统统招过来。毕竟就算不能打仗,壮壮声势,挥挥旗帜,呐喊两句口号也是好的。 就这么七弄八弄,短短十余天,他就召集了七八万人,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总算还是凑够了数。 眼前的招兵盛况让江西的这些知府知县们开始头脑发热了,平时只能管几个都头和打 ![]() ![]() 可是王司令让他们失望了。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兵法 章节字数:3201更新时间:07-09-2919:36 原本争分夺秒,急急忙忙招兵的王守仁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坐拥数万手下,士气也极盛,无论怎么看,此刻都应是出兵的最好时机,然而王大人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在这里常住,四处派人修房子安置家具,就差办一张吉安暂住证了。 他下属的那些知府知县们全都不知所措,十几天之前风急火燎的是他,现在安闲度⽇的也是他,不知到底搞什么名堂,可他们素知这位王司令不是个善茬,也不怎么敢问,直到伍文定忍无可忍的那一天,这个谜底才彻底揭开。 [682] 伍知府脾气比较急,看见王守仁不动窝,索 ![]() “军队已经集结,为何不动?!” 王守仁看着这个气急败坏的知府,却并不生气,只是淡淡地回复: “以你之见,眼下该如何行动?” “我军士气正盛,应趁敌军尚未行动,立刻发起进攻,必可一举大破敌军!” “伍知府,你读过兵法吗?” 这句话把伍文定气得差点没晕过去,他大声答道: “属下虽是文官,自幼 ![]() 然后他挑衅地看着对方,等待着他的回复。 王守仁收敛了笑容,郑重地回答道: “你所说的固然不错,却并非兵家上乘之策。所谓兵法之奥秘,在我看来,只有八个字而已。”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综合看来,这八个字确实概括了王哲学家兼王司令员的军事思想,他一生的用兵法则大都符合这八字方针。 王守仁随即对此做出了解释: 平叛之战确实应该速战速决,但此时情况已然不同,起初敌強我弱,需要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叛军也已知道我军強盛,必不敢轻动,况且宁王经营洪都多年, ![]() 现我军⻳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一贯好勇斗狠的伍文定服气了,他带着敬畏的神情看着面前的这个人,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他终于明⽩为什么王大人会有那个出名的评价——“狡诈专兵” 一切都在王守仁的预料之中,几天之后,决战序幕就将正式拉开。 正德十四年(1419)七月,在洪都等了十几天的宁王终于觉悟了,⽇子过了这么久,别说十六万人,十六头猪也没看到,等到王守仁招兵买马的消息传来后,他才确实一个事实——上当了。 但在悔恨惊慌之余,他意外地发现,王守仁并没有发起进攻,他随即判定敌军兵力不⾜,仅能自保,于是开始履行预定军事计划——攻取南京。 应该说,宁王的行动完全在王守仁的预料之中,但事实证明,王司令还是错误估计了一点,正是这个疏忽差点让他彻底完蛋。 [683] 因为宁王朱宸濠虽然不是一个聪明人,却是一个动作很快的人。 朱宸濠同志说一不二,棉被都不捆就率六万主力军亲征,这帮杂牌军也真不⽩给,仅一天时间便攻陷了九江,七月初发兵,几天之內便已经军临兵家要地——安庆。 最大的危险到来了。 安庆,位处南京上游门户,自古沿长江而下用兵者,若攻取安庆,南京必是囊中之物。后世太平天国时,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猛攻安庆城,虽损兵折将,旷⽇持久,却是死也不走,直至轰塌城墙,占据城池,方才仰天狂呼:“贼破矣!” 不久之后,他率军顺流而下,一举攻陷了南京,太平天国覆灭。 朱宸濠虽然不认识曾国藩和洪秀全,却也懂得这个地理学常识,大军抵达安庆城之⽇,他便下达了总攻命令,数万军队将安庆围得⽔ ![]() 天时是有的,地利也是有的,可惜没有人和。 说来朱宸濠的运气真是不好,他的造反之路上总是碰到一些很⿇烦的人,在江西有孙燧和王守仁,到了安庆,又遇见了杨锐和张文锦。 杨锐是都督,张文锦是安庆知府,他们对不请自来的宁王采用了统一的招待方式——火 ![]() 宁王连⽇进攻安庆城不利,便找来了一个叫潘鹏的投降员官进城劝降,此人是安庆人,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宁王兄估摸着看在老乡份上,城內的守军应该会给两分面子。 这是个比较愚蠢的想法,你都把军队堵在人家城门口了,还指望老乡 ![]() 潘鹏兄可不蠢,他还想多活两天,可是导领的意思也是不能违背的,无奈之下他派了一个亲戚进城招降,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耸人听闻了。 杨锐兄实在是个不搞客套的人,劝降信他看都不看,就一刀把潘老乡的亲戚砍了,砍了人还不肯罢休,竟然还极有耐心地碎了尸,把手脚分别砍断,一样样地丢下城楼示众,如此可怕之场景在今⽇恐怖片中也不多见。 砍人碎尸之类的事情确实有点骇人听闻,但杨锐兄毕竟是个武官,杀人也不是头一次,有点心理问题不奇怪,所以这事放他⾝上也算基本正常。 可另一位张文锦知府就不同了,他自幼读书文官出⾝,凶狠毒辣却也不落人后,杨锐在前面杀人,他已经绕到城內,把潘老乡在城內所有沾亲带故的亲戚都翻了出来,砍了个⼲⼲净净。潘老乡听说之后,当即吐⾎晕倒。 [684] 看见两位守城大人手段如此狠毒,城內守军都⽑骨悚然,心惊胆战,纷纷表示愿意拼死守城,一时之间士气大振。 城外的宁王搞不清状况,也不明⽩为什么劝降还劝出了反效果,没有办法,他只好自己亲自出马督战,鼓舞士气。可城內的士兵在死亡的威胁下(主要来自杨、张两位大人),拼命地抵抗,叛军进展不大。 十几天过去了,宁王仍然站在城外眺望安庆,急得他团团转,只能把刘养正找来破口大骂: “你们这帮废物!安庆都攻不下,还说什么金陵(即南京)!” 此路不通,可别无他途,所以骂完了的宁王还是要接着督战攻城,此刻他才明⽩老祖宗朱权为什么当年被人欺负到了家,却还是忍气 ![]() 正当宁王在安庆城啃砖头的时候,王守仁先生那里却已经 ![]() 宁王兵临安庆城下的消息传来时,王司令慌得不行,跳下 ![]() 但在短暂的慌 ![]() 碍于之前的教训,王司令的部下不敢自作聪明,也没人询问原由,而不久之后传来的消息也验证了司令大人的英明决策——安庆依然在坚守之中,暂时无忧。 这下大家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纷纷回家磨刀擦 ![]() 可王守仁这辈子似乎就不打算让人消停,一贯专兵的他竟然表示要开会听取群众意见。 既然王司令要开会,大家也只好跟着去凑热闹了。 这是宁王之 ![]() 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开会竟然没有发生任何争论,因为大家一致认为,前往安庆是唯一的选择。 理由很充分:宁王造反准备多年,南昌的守备十分严密,如果贸然攻城,一时很难攻得下,而他进击安庆失利,士气很低,我军抄他后路,与安庆守军前后夹击,必然一举击溃,到时候南昌不攻自破。 实在是条理清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论怎么看,这个结论都是对的。 最后王司令总结发言: “不对。” [685]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判断 章节字数:1804更新时间:07-09-2919:36 “只能攻击南昌。” 这就是王司令的判断,鉴于他一贯和别人看法不同,所以大家也不怎么吃惊,只是睁大眼睛,想看看王司令这次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你们的看法不对,南昌在安庆的上游,如果我军越过南昌直接攻击安庆,则南昌守敌必然会攻击我军后部,断我军粮道,腹背受敌,失败必在所难免,而安庆守军只能自保,怎么可能与我军前后夹击敌军呢?” 当然了,听众的疑问还是有的: “南昌城池坚固,一时之间如何攻下?” 对于这个问题,王司令 ![]() “诸位没有分析过军情吗,此次宁王率全军精锐进攻安庆,南昌必然十分空虚,此时进攻,自然十拿九稳!” “南昌一破,宁王必定回救,首尾不相顾,无需时⽇,叛军必败!” 王守仁有才,太有才了。 因为他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在明代的最⾼军事决策机构兵部衙门里,有这样一句吓唬人的话——“敢闹事,就发配你去职方司!” 这句话但凡说出来,一般的兵部小官就会立马服气,老老实实地⼲活。这其中可谓大有奥妙:兵部下设四个司,类似于今天央中部委的司局级单位,而职方司之所以如此著名,是由于它在明朝官场中有一个十分特别的评价——最穷最忙。 但就是这个最穷最忙的衙门,却在军事战争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个所谓的职方司,主要职责是 ![]() 这职位听起来很威风,很多人却打死也不去,躲都躲不及。原因很简单,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没油⽔,背黑锅。 千里做官只为钱,捞不到钱谁有动力豁出命去⼲?更要命的是,这个职位收益极小,风险极大,比如王守仁曾经当过主事(相当于处长)的武选司,就是兵部下属的著名肥衙门,专门负责武将人事选拔调动工作,下去调研有好酒好⾁好乐娱招待,提拔个把人上来就能收钱,就算这人不能打仗,归 ![]() [686] 职方司就不同了,它不但没有油⽔可捞,靠死工资过⽇子,还要作出正确的军事判断,并据此拟定计划,一旦统筹出了问题,打了败仗追究责任,那是一抓一个准, ![]() 可偏偏战争中最有趣也最残酷的,就是判断。 《三国演义》里面的诸位名将们是不用担心判断的,因为他们的胜负都是天注定,比如曹 ![]()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有志报国的各位青年就不用再读兵书了,可惜的是,在时间机器尚未发明之前,场战上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预知对手的策略和战争的结局,将领们只能 ![]() ![]() 但无论你有多么精明或是愚蠢,最后你总会搞出一个自己的场战判断,该打哪里,何时打,该守何处,怎么守。 于是最能体现战争艺术奥妙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一千个指挥官可能有一千个判断,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战争结局揭晓之前,这一千个判断似乎都是正确的,都有着确凿的理由和证据。 可是战争这道完美的数学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王守仁放弃了看似无比正确的安庆,决定进攻南昌,后来的形势发展证明,他的抉择是正确的。 但得到众人认同的王守仁心中仍然是不安的,因为他知道,这个计划还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变数——攻取南昌之后,宁王却不回兵救援,而是全力攻下安庆,直取南京,该怎么办?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攻击南昌!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戍申,王守仁正式起兵。 他向江西全境发布勤王军令,并率领直属军队⽇夜进军,很快抵达临江府,在那里,他再次会合了临江、赣州、袁州各地赶来的“义军”(成分极其复杂,大都是流氓強盗),总兵力达到八万余人。王守仁马不停蹄,命令军队加快速度, ![]() 南昌,七月十七⽇,王守仁站在城外,眺望着这座坚固的城池。 一个月前,他从这里逃走,満怀悲愤,孤⾝奔命。 一个月后,他回到了这里,兵強马壮,锐气 ![]() 无论如何,了结的时刻终于还是到了。 [687]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夜战 章节字数:2078更新时间:07-09-2919:37 按说到了这个份上,就应该动手打了,可大家别忘了,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是 王守仁先生,王司令带兵自然有王司令的打法,但凡打仗之前,他如果不搞点自己的特⾊( ![]() 首先他派人四处传扬,大张旗鼓,说自己手下有三十万人(敢吹),还特别说明这都是从福建和广东调来的精锐队部,绝非传言中的乌合之众(传言是真的)。 搞得守军人心惶惶之后,他又派遣大量间谍,趁人不备,躲过城管监察,摸黑在南昌城內大肆非法张贴广告告示,劝诫南昌市民不要多管闲事,关好自家房门,安心觉睡,听见街上有响动,不要多管闲事。 他的这一连串动作不但让敌人惊慌失措,连自己人也是雾里看花,要打你就打,又不是没有士兵装备,有必要耍 ![]() 王守仁认为很有必要。 他的兵法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兵不厌诈正是他的兵法哲学,除了使用上述计谋外,他还选定了一个特别的进攻时间——深夜。 因为他 ![]() ![]() ![]()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他召集所有部下,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动员会。 王守仁虽然机智过人,平⽇却也待人和气,所以大家经常背地称呼他为老王。 可是在会上,一贯慈眉善目的老王突然变成了阎王,満脸杀气地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此次攻城,由我亲自督战,志在必取!一鼓令下,附城!二鼓令下,登城!三鼓令下未登城,杀军!四鼓令下未登城,杀将!” 会场鸦雀无声,大家都面无人⾊,就此达成共识——王司令着实不是善类。 该准备的准备了,该玩诡计的也玩了,王守仁正襟危坐,等待着夜晚的进攻。但连他也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些战前热⾝运动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夜,夜袭正式开始。 王守仁一声令下,潜伏在城下和城门口的士兵即刻发动,攻城门的攻城门,爬城墙的爬城墙。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登城的军队竟然未遇阻挡,很多人十分顺利地到了城头,爬墙的人正纳闷,城门这边却发生了一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688] 几个士兵小心翼翼地摸到城门,仔细打探后顿时目瞪口呆,半天才回过神来朝那些正在爬墙的兄弟们大喊了一嗓子: “别费劲爬了,下来吧!这门没关!” 远处的王守仁也是一头雾⽔,什么预备队,救援队 ![]() ![]() 他还怕有埋伏,可后来发现,守军早就逃了个一⼲二净,找个人问问才知道,因为他老兄之前的宣传工作⼲得太出⾊,城內的人早就打定主意逃跑。还没等到进攻,就纷纷溜之大吉。 所以当王守仁进城的时候,他所遇到的⿇烦已经不是叛军,却是自己的手下。 由于时间紧,招兵任务重,他的部下中也有很多流氓強盗,这些人一贯擅长打家劫舍,到了南昌城內一点不客气,动手就⼲,四处放火打劫,还顺手烧了宁王宮殿。 这还了得!王司令大发雷霆,抓了几个带头的(抢劫的人太多),斩首示众,这才稳住了阵脚。 南昌到手了。但王守仁却表现出了一丝与目前胜利不符的紧张,他还有一件最为担心的事情。 两天之后,王守仁的探子回报,宁王已经率领所有主力撤回,准备前来决战,不⽇即将到达南昌。 消息传来,属下们都十分担忧,虽然占领了南昌,但 ![]() ![]() 王守仁却笑了,因为困扰他的最后一个心头之患终于解决了。 宁王听到南昌失守的消息时,正在场战督战,当时就差点晕倒,急火攻心之下,他立刻下令全军准备撤退,回击南昌。 关键时刻,刘养正和李士实终于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并提出了那个让王守仁最为担心的方案——不理会南昌,死攻安庆,直取南京! 这条路虽然未必行得通,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如果宁王采纳了这个方案,就算他最后当不成皇帝,起码也能闹腾得长一点。 可惜以他的能力,对这条合理化建议实在没法子接受 ![]() ![]() ![]()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二十三⽇,宁王朱宸濠率军自安庆撤退,抵达鄱 ![]() [689] 宁王就要来了,自己队部那两把刷子,别人不知道,属下们却心知肚明,于是纷纷建议挑土垒石加固城防。然而王守仁却似乎并不担心城墙厚度的问题,因为他并不打算防守。 “敌军虽众,但攻城不利,士气不振,我军已断其后路,且以大义之军讨不义之敌,天亦助我!望诸位同心,以锐兵破敌,必可一举 ![]() 到此为止吧,朱宸濠,为了自己的野心和 ![]() 明朝那些事儿3正文流氓兵团 章节字数:2210更新时间:07-09-2919:37 就在宁王抵达鄱 ![]() 至正二十三年(1363),朱元璋与平生最大宿敌陈友谅在鄱 ![]() 一百五十二年后,当年曾 ![]() ![]() 但与之前那次不同的是,这确实是一场正义和 ![]() 因为 ![]() 决战即将开始,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双方的主要出场队员,因为这实在是两套十分有意思的阵容。 朱宸濠方 总司令:朱宸濠 先锋:凌十一(強盗) 中军:闵二十四(海匪)等 后军接应:吴十三(強盗)王纶(降官)等 参谋:李士实、刘养正 王守仁方 总司令:王守仁 先锋:伍文定(吉安知府) 中军:戴德孺(临江知府)、邢珣(赣州知府)等 后军:胡尧元(通判)、徐文英(推官)、王冕(知县)等。 如果你还在等待名将出场的话,那就要失望了。一百多年前奋战于此的徐达、常遇舂、张定边等人早已成为传说中的人物。参加这次战役的除了王守仁外,其余大多没有啥名气。 再说明一下,以上列出的这些名字你全都不用记,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没啥露脸机会,只是摆个造型,亮亮⾝份而已。 总结双方“将领”的⾝份阵型,对阵形势大致可以概括为——流氓強盗vs书生文官 这也没办法,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双方都是仓促上阵,能拿出手的人才实在不多,只能凑合着用了,请大家多多原谅。 [690] 但这场鄱 ![]() 因为除了双方阵容比较搞笑之外,两方的军队也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流氓众多。其实,这也是国中历史中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之前介绍过,由于时间过于紧张,双方招兵时都没有经过政审,军队中都有大量的流氓強盗,但这绝不仅仅是他们这两支军队的特⾊。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史料,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普遍现象——军队流氓化(或是流氓军队化)。 在舂秋时期,参军打仗曾经是贵族的专利,那年头将领还要自备武器装备,打得起仗的人也不多,所以士兵的素质比较⾼。 可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死人的速度也快了起来,靠自愿已经不行了,平民甚至囚犯也被编⼊军队,之后又出现了常备军、雇佣军。 到了唐宋时期,家国常备军制度⽇益完善,比如宋朝,长期养兵花费大量财物,却经常被打得落花流⽔,原因之一就是军队体制问题。那时也没有什么参军光荣、军属优待的政策,一旦参了军那几乎就是终⾝职业,也没有转业退伍这一说。君不见《⽔浒传》中犯人犯了罪,动不动就是刺字充军几百里。可见那时候当兵实在不是个好工作。 出于前途考虑,当时的有志青年们基本都去读书当官了,军队里游手好闲、想混碗饭吃的流氓地痞却是越来越多。这帮人打仗不咋地,欺负老百姓却是个顶个的強,而且还不听指挥,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自然是很难指望。 比如有一次,宋朝 ![]() ![]() 一来二去,士兵们的钱都输得精光,还欠了赌债,要知道,流氓也是要还赌债的,此时他才光辉出场,鼓动大家奋勇作战,回来之后他重重有赏,帮大家把债还了。 就这么一拉二骗,才算是把这帮大爷请上了场战。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歧视流氓強盗,这帮兄弟的战斗力还是很強的,某些成功人士人还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在这些人中,最有名的一个叫常遇舂。 WwW.BaNianXs.Cc |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
八年小说网整合提供《明朝的那些事儿》各网络平台文字版资源首发阅读,为读者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手机小说无删,阅读原创章节,就上当年明月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