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说网为读者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手机小说无删 |
![]() |
|
八年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 书号:16399 时间:2017/5/22 字数:11542 |
上一章 0250-1150 下一章 ( → ) | |
[511] 这个致命的漏洞就是: 虽然石亨管理京城防务和內城城门,但他们并没有南宮和大內宮城的钥匙! 南宮且不说,这个大內宮城却是真要人命,明代的所谓宮城,就是清代所称的紫 ![]() 我相信以徐有贞的聪明,应该了解这一点,但他却坚持要冒风险,去实现这个所谓完美的计划。 原因似乎也很简单,不是徐有贞嫌命太长,恰恰是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太过短暂。短到他不愿意再忍耐,也不愿意再等待。 是死是活,就赌这一把! 此时南宮的朱祁镇也是辗转反侧,深夜难眠,他已经知道了石亨的计划,他也清楚这个计划有很大的风险,一旦出错,想要再当囚徒也不可能了。 但他仍然同意了,而且不带丝毫犹豫。 因为他别无选择。 正月十四⽇, ![]() 正月十五⽇天下太平。 这一天,大臣们相安无事,互致问候,朱祁钰在宮里养病,那无尽的争吵和勾心斗角似乎已经离他远去,一切似乎都那么的平静,平静得让人窒息。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暗流已经变成了可怕的漩涡,即将奔涌而出,改天换⽇。 正月十六⽇晨 于谦、胡濴、王直经过仔细商议,决定推举朱见深复立为太子,他们找到了商辂,让他起草一份奏折,准备在第二天朝会时向皇帝提请同意。 这是一份极为重要的文件,如果这份文件提 ![]() ![]() 状元商辂完成了他的大作,于谦等人看过后都十分満意,他们准备在第二天提出这一方案。 第二天,是正月十七⽇ 正月十六⽇夜最后时刻到来 徐有贞的家中,此刻聚集了 ![]() 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还是不⼲? 平⽇骄横跋扈的石亨等人此刻也慌了神,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徐有贞的⾝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人才是 ![]() 面对着众人焦灼的目光,徐有贞沉默了,他在房中不断的踱步,思考着每一个细节和步骤,计算着自己的胜算。 然后他停下来,不慌不忙地对那些焦急的人们说道:“我要去看一下天象。” [512] 众人目瞪口呆,都什么时候了,还看啥天象!?可是毕竟是这位仁兄拿主意,既然他执意要去,那就让他去吧。 徐有贞登上了自家房顶,静静地抬起头,看着繁星点缀的天空,九年前的那个夜晚,他也是站在这里,准确地预测出了土木堡的失败。 但这次成功的预测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却使他受尽侮辱和嘲弄,被人排挤,忍气 ![]() 他十分清楚,所谓天象不过是糊弄人的玩意儿,如果人生祸福能由天象而见,他早就能够未卜先知,也不用受这几年的罪了。 现在他终于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但这一次,他预测的不仅是 ![]() 天象 ![]() 人生的转变往往只在那一刻的决断。 徐有贞最终作出了他最后的选择。 “成大事就在今晚,机不可失,动手!” 当石亨等人听到这句杀气腾腾的话时,也不 ![]() 徐有贞的家人们已经知道了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他们站在门口默默地为这位一家之主送行,悲泣之情溢于言表。 徐有贞却没有这样的伤 ![]() “若回来,就做人,不能回来,便是鬼!” 夺门之变 ![]() 长安门的钥匙由石亨掌管,他将张軏统领的一千军队放进了內城,然后关上了城门。 石亨看着这一千进城士兵,心中七上八下,因为这一千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来造反的,随时有哗变的可能,要是这些士兵被人发现,就算尚未行动,他也逃不脫谋反的罪名。 思前想后,这位杀人不眨眼的武将开始慌张起来。 徐有贞冷冷地看着已经六神无主的石亨,对他说了一句话: “门锁好了吗,把钥匙给我吧。” 石亨満腹狐疑,不知徐有贞想⼲什么,但还是把钥匙 ![]() 徐有贞接过钥匙,却做了一件石亨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把钥匙扔进了 ![]() 石亨惊呆了,他冲了上去,抓住徐有贞的⾐服,厉声问道:“徐有贞,莫非你疯了,你到底想⼲什么?!” 在皎洁的月光下,石亨看清了徐有贞的脸和他那 ![]() 徐有贞死死地盯着石亨,一字一句地吐出了似乎是来自地狱的声音: “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513] 石亨害怕了,他这才认清了眼前此人的真面目:不是一头绵羊,而是一只饿狼。 后路已经全无,几个人只好在徐有贞的带领下向着南宮出发。可就在此时,原本星密月明的夜空,突然变得昏暗无光!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前方道路也一片黑暗,石亨和张軏慌了,他们原本⼲的就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见此情形,顿 ![]() 他们站住了。 徐有贞却不为所动,他镇定地看着慌张的张軏,冷冷地 ![]() “为什么还不走?” 张軏怯生生地小声说道:“事情能成功吗(事济否)?” 徐有贞缓缓走到张軏的面前,突然用低沉的声音吼道: “一定能成功(必济)!” 武将石亨历经沙场,砍头无数,被称为正统第一勇将,却临阵慌 ![]() 在这场危险的游戏中,手无缚 ![]() 这并不奇怪,因为只有內心的坚韧和顽強才是真正的勇敢。 在文弱书生徐有贞的威 ![]() 宮门果然紧闭,叫门也无人应答,这正是夺门计划中的第一个漏洞,但徐有贞却 ![]() “不用叫门,把墙撞开就是了!” 于是军士上前,用木桩撞开了宮墙(毁墙⼊),那个被监 ![]() 他看清了这些深夜前来的人们,也看清了他们心底的一切—— ![]() “走吧,我们去东华门。” 东华门是宮城的大门,只要进⼊东华门,到奉天殿敲响钟鼓,召集百官前来,天下就将再次握在这位囚徒的手中。 然而当他们到达东华门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个计划中的最大漏洞——他们进不去。 东华门守卫不开门,他们也没有钥匙。没有南宮的门钥匙,可以把墙撞开,但这是因为南宮偏僻,就算把它拆掉也没人去投诉你,可东华门是大內重地,由专人看守,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来侍卫,而这些夜游神马上就会变成⻩泉鬼。 愁眉苦脸的石亨看着徐有贞,他已经无计可施,只等着这位大哥说话。 [514] 可这次徐有贞同样保持了沉默,他虽然聪明,但并不是阿里巴巴,就算对着门喊一万声"芝⿇开门",这门也是不会开的。 ![]() 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那位囚徒突然大喊一声: "我是太上皇(我太上皇也),开门!" 七年的屈辱,恐惧和等待,最终换来了这一声怒吼。包括守门人在內的所有人都被这一声怒吼震惊了,东华门就此敞开,通往至尊宝座的道路就此敞开。 朱祁钰,我回来了,来拿回属于我的一切! 他走向了奉天殿,敲响了上朝的钟鼓,宮城大门闻声纷纷开启,准备 ![]() 徐有贞终于成功了,他带着疲惫的⾝躯和得意的笑容,独自站在大门前,挡住了上殿的道路。 闻讯而来的內阁重臣们惊奇地看着这个以往并不前眼的小人物,准备喝斥他立刻离开。 然而徐有贞很快?* ![]() "太上皇已经复位了,诸位还是快去祝贺吧!" 我终究还是成功了,属于我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此时的朱祁钰正奄奄一息地躺在自己的寝宮內,但在 ![]() 左右人已经知道了真相,这些服侍朱祁钰的人十分担心,怕这位已经病⼊膏肓的皇帝听到这个消息,急怒攻心就此一命呜呼。但事到如今,不说也不行了,于是他们忐忑不安地告诉朱祁钰:是那位被他关押的囚犯,他的哥哥在召集群臣。 可是这位垂死的皇帝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 听到这个消息,朱祁钰沉默了一会,然后他抬起头来,笑了。 他笑得很从容,并最终吐出了三个字: "好,好,好!" 哥哥,皇位还给你吧,我虽然囚 ![]() 我已经厌倦了。 朱祁镇坐上了阔别已久的宝座,八年前,他离开了这里,沦为异族的俘虏,之后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京城,却又被自己弟弟关押起来,吃了七年的牢饭。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当年的起点,一条新的道路已在他眼前展开,他将再次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 很多的事情即将开始,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六十八章 章节字数:3858更新时间:07-02-2216:48 [515] 换⾎ 当年的囚犯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他的宮殿,八年前他从这里出发,沦为人质和囚徒,八年后他回到了这里,继续做他的皇帝。 国中的史书是很神奇的,再狼狈不堪的事情也能说得冠冕堂皇,朱祁镇先生先后当过俘虏、人质、囚徒,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史书上却说他是"北狩"、"静养",用今天的话来描述也可以说是出去体察民情,下放边疆体验生活与民同乐,协调民族关系。 当然了,自己吃的亏自己知道,朱祁镇先生也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 ![]() 但这位胡汉三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家国大政方针,而是要安抚他的"还乡团" 朱祁镇确实是个很够意思的人,在登基后的第二天,他就给了"还乡团"的成员们优厚的回报。 "还乡团"一号成员徐有贞:⼊阁,兵部尚书。 "还乡团"二号成员石亨:封忠国公(爵) "还乡团"三号成员张軏:封太平侯(爵) "还乡团"四号成员曹吉祥:司礼太监,总督三大营。 功德圆満,善莫大焉。 ![]() 就在同一天,徐有贞便下令逮捕了于谦和王文等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对于徐有贞而言,他已经忍得太久了,此时不报,更待何时! 然后就是內阁大换⾎,陈循、江渊、商辂、萧镃等人统统被炒鱿鱼赶了出去,而徐有贞也很够意思,他唯恐自己的对头陈循和江渊业失后找不到工作,特别找人关照他们,给他们安排了一份工作让他们继续报效家国(充军辽东)。 当然了,某些受到处罚的人也是罪有应得,比如那个金刀案件中的卢忠,这位仁兄出卖朋友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此刻却得到了报应--斩首。 还有那个建议朱祁钰砍树,让朱祁镇晒太 ![]() 看来破坏环境者还真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516] 內阁被还乡团扫 ![]() 此时的內阁加上徐有贞共有四人,可能是徐有贞嫌人太少,在二月,他又召另一个"自己人"吏部右侍郞李贤⼊阁。 可是徐有贞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叫李贤的人其实并不是他的亲信,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他保持着沉默,默默地观察着这些夺门之变还乡团的一举一动,寻找着他们的弱点和矛盾,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无论后来如何,至少在当时,徐有贞等人确实是威风无比,特别是徐有贞,他不遗余力地打击诬陷所有与自己为敌的人,而他导演的最大一起冤案就是著名的于谦案。 徐有贞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掌权,杀掉于谦易如反掌,但现在他才发现,想除掉于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在于,他没有杀掉于谦的理由。 于谦为人清廉,威望极⾼,又没有什么劣迹,实在找不到什么借口,既没有经济问题,也没有生活作风问题(当年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要把他搞倒谈何容易! 但最终,对于谦的刻骨仇恨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于谦是推立朱祁钰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钰的亲信,而朱祁镇最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钰,徐有贞决定利用这一点加深朱祁镇对于谦的反 ![]() 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他去见朱祁镇,在他看来朱祁镇一定会同意杀掉于谦。 可是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徐有贞在朱祁镇面前慷慨陈词,说于谦不愿和谈、拥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于死地,如此之人,应该杀之后快等等等等。 可是朱祁镇却只是笑着摇了头摇,对徐有贞说道:"于谦是有功的。"(谦实有功) 徐有贞傻眼了。 他把朱祁镇看得太简单了,这位太上皇 ![]() 徐有贞急了,如果留着于谦,将来一旦复起,自己必将 ![]() 他相信,只要把这个理由说出来,于谦就必死无疑! [517] 于谦非死不可! 徐有贞昂头大声说道:"不杀于谦,此举无名!" 朱祁镇被惊醒了,他突然意识到,徐有贞是对的。 所谓夺门之变是一场政变,并没有正当的名义,而照徐有贞所说,于谦等大臣都是准备立外藩王为帝的,是反对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杀掉于谦,树立一个 ![]() ![]() ![]() ![]() 没办法了,这个恶名不背也得背了。 于谦,你非死不可! 徐有贞笑了,他知道皇帝已经动了杀机,但这位皇上绝想不到的是,他其实是中了自己的圈套,因为所谓于谦非死不可,不过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而这个陷阱之所以能奏效,则完全是建立在那个于谦准备立藩王为帝的谎言基础上。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逻辑陷阱,直到两年后,另一个聪明人李贤才最终为朱祁镇揭开了其中奥妙。 不久之后,牢中的王文和于谦都知道了自己的罪名-- ![]() 王文很有自信,他有充⾜的辩解理由,因为所谓 ![]() 可是于谦却丝毫不动,只是笑着对王文说道:"这是石亨他们指使的,申辩有什么用!" 事实确实如于谦所料的那样,此案主审官最终查无实据,没有办法,只好向徐有贞请示如何理办这个难题。 徐有贞到底是政治老流氓,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一句话,解决了这个问题,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话会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唾弃不已。 他的这句话是:"虽无显迹,意有之。" 员官们浓缩了他的意思,将其提炼为更传神的两个字--"意 ![]() 在国中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程度⾜以与此句匹敌的只有那句"莫须有"。 "莫须有"杀掉了岳飞,"意 ![]() 好一幕精彩的丑剧! 而徐有贞也凭借此句⼊选史上最无 ![]() [518] 一个伟大的人 正月二十三⽇,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拚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 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当抄家的员官到于谦家里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 ![]() 抄家的员官万没料到,一个从一品的大官家里竟然如此穷困,他们不甘心,到处翻箱倒柜,希望能够找出于谦贪污的证据。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于谦家中有一间房子门锁森严,无人进出,大为奋兴,认定这是蔵匿财宝的地方,便打开了门。 房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陈设着两样东西--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为表彰于谦的功绩,特意赏赐给他的,于谦奉命收下,却把它们锁了起来,从未拿去示人以显荣耀。 抄家的人最终收敛了自己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的家,因为他们眼见的一切都明⽩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对象,是一个人品⾼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祁镇事后不久也十分后悔,特别是在徐有贞 ![]() 朱祁镇听到这句话,目瞪口呆,只是不断头摇叹气。 但皇帝是不能认错的,朱祁镇便将这一任务 ![]()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 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 ![]() 他从小満怀以⾝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家国的栋梁。 他⾝居⾼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 ![]()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 ![]() ![]() 石灰 ![]()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烧焚若等闲。 粉⾝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六十九章 章节字数:3846更新时间:07-02-2216:49 [519] 我曾往杭州一游,并专程去拜祭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于谦祠时,所见之景象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当时正值⻩金周,杭城游人无数,可于谦祠却是游人寥寥,极为冷清,倒是遇到几位外国留生学正在向于谦像鞠躬,惊讶之余上前攀谈,这才得知他们是在大学读书时看到这段历史,对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赶来瞻仰。 听完他们的话,我无言以对。 抬头望去,神台之上,于谦先生依然保持着他那从容的神态,想来他在临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过去了,于谦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去过,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和热⾎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拚死保卫的芸芸众生。 我释然了,不管这里是否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也不管这里有没有仰慕者前来顶礼膜拜,都与这座祠堂的主人于谦无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散去,于谦依然会站立在这里,依然会因他的正直无私、勇敢无畏被世代传诵。 因为他是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 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我坚信这一点。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我曾给这些人物做过一个排行榜,前文也曾提过,于谦在我看来,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由品行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 于谦最为难得的就在于,他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如无例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这位仁兄也将是我们后面文章中的主角,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提一句,于谦死后,他的儿子于冕被罚充军,而充军的地点叫做龙门,后来的系列电影龙门客栈就是以此为故事模板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监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礼监曹吉祥同志。 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闲来无事调侃一下曹吉祥等人,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520] 过河拆桥 杀了一批,换了一批,做新龙袍,修宮殿,改年号(景泰改为天顺),⾜⾜腾折了一个多月,朱祁镇终于消停了,这也难怪,平常人搬个家都累死累活的,何况是换皇帝。 按说事情也算顺利完成了,可朱祁镇怎么也没有想到,虽然他已经思虑周密,事必躬亲,却还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将造就一个国中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让朱祁镇成为历史的笑柄。 朱祁镇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呢,我们前面提过,朱祁镇于正月十七⽇夺门成功,随即登基为帝,他什么都考虑到了,却忘记了那个被他赶下皇位的人--朱祁钰! 当时朱祁钰已经奄奄一息,所以朱祁镇也没有去理会他,直接就坐上了皇位,可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这个弟弟生命力还很顽強,过了一个多月才死,这还不打紧,要命的是,他忘记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废黜朱祁钰的皇帝⾝份! 这位老兄风风火火地⼲了十几天,才猛然想起自己那个只剩半条命的弟弟仍然是皇帝,哭笑不得的朱祁镇立刻用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黜朱祁钰,但是已经太迟了。 此时已经是二月初一,也就是说在这十几天里,大明王朝同时有两个皇帝,而且这两位皇帝都是现任皇帝,外面坐着一个,里面还躺着一位。此真可谓千古难得一见之奇观。 朱祁镇虽然闹了笑话,但毕竟还是坐稳了皇位,并从此开始了他的第二代统治--天顺。 而那些还乡团成员们在冤杀了于谦之后,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话的语言就此结尾,可以表述为"他们四个人手牵着手,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比如权谋斗争、厚黑学)的我国,童话是没有市场的,类似他们这种 ![]()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內",另一句叫"过河拆桥",而从后来的情况发展看,还乡团大致适用于第二句。 解决外敌,即刻內斗也算是华夏文明的光荣传统之一,很快,还乡团的成员们便十分自觉地依照这一传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內部斗争。 说来有点滑稽,斗争的起因并非分赃不均,而是 ![]() 可是石亨和曹吉祥这两位仁兄,除了有野心和贪 ![]() 夫 ![]() ![]() ![]() 于是,坏人之间的斗争就此开始。 Www.BAniANxS.CC |
上一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一章 ( → ) |
八年小说网整合提供《明朝的那些事儿》各网络平台文字版资源首发阅读,为读者推荐明朝的那些事儿手机小说无删,阅读原创章节,就上当年明月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