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小说网为读者推荐百家姓手机小说无删 |
![]() |
|
八年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家姓 作者:佚名 | 书号:10123 时间:2017/3/25 字数:2828 |
上一章 宁 下一章 ( → ) | |
历史来源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舂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源流二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上古周朝时,卫国有位公族叫卫武公,卫武公将其儿子姬季亹(Wěi 音伟)封于宁邑(今河南省修武县)。他的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宁氏,世代相传姓宁。据《元和姓纂》四十六:“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弟顷叔生跪,跪孙速生武子俞,俞殖生,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又《潜夫论》引《世本》云:“甯氏出自卫武公子季亹,食采于甯,因以为氏。”再《姓氏考略》:“甯,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以邑为氏。望出齐郡,又与宁通。汉甯成,史记作宁城。”据此,宁氏发祥于舂秋时代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始祖卫康叔是周武王同⺟弟,当时被封为诸侯的周文王众多弟子之中,相当出类拔萃。卫武公则为卫国第二任国君,其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812-758年。 源流三 出自満族复姓所改。清満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家族名人 宁俞:卫国大夫,就是大名鼎鼎的卫武子,贤明忠勤,于卫文公有道之时,无事可见,当卫成公无道之⽇,却不避艰险,被孔夫子极口赞美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戚:舂秋初期卫国人,修德不用而商贾,宿于齐国的东门之外。有一天,率先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夜出,听到他饭牛扣牛角而歌,从歌词中,知道他的贤德,就命管仲 ![]() 宁越:战国时中牟人。他家世代种田为生,但他 ![]() 宁成:西汉官吏,南 ![]() ![]() 宁⽟:元朝将军,能拉強弓,力大过人,为朝廷立功而当大官,他虽是武将,但很有修养,谦虚待人,深受赞扬。 宁原悌:壮族历史上最早的史学家。钦江县人,出生宦海门第,曾祖为廉州刺史,⽗封谏议大夫。少年时勤奋好学,才识过人。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会试考取进士,又参加宮廷贤良策试,当时应试者有1000多人,以成绩优异排名第九,朝廷內外为之惊异。武后时授职校书郞,后累次升迁为谏议大夫。唐景云二年(771年),睿宗的两个女儿⼊道,要为她们建立华丽寺观,原悌以先朝为鉴,上书力谏,睿宗遂纳而停建寺观。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国事谏议,其见解深得睿宗赏识。唐玄宗时,原悌以谏议大夫兼修国史,他 ![]() ![]() 宁完我:明清之际辽东辽 ![]() 宁调元:字仙霞,别号大一。湖南省醛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本参加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后更名《汉帜》)。萍例醛起义爆发,回国赶往参加,在岳州(今岳 ![]() 迁徙分布 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三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国全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宁氏最早发源于舂秋时期卫国的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宁俞(宁武子)及其子宁相,宁殖(宁惠子)及其子宁喜(宁悼子),宁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宁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宁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宁戚仕于齐,子孙便落籍山东。 战国时期,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人(今属河南)宁越。 秦朝时期,有魏人(今河北临漳)宁昌,东 ![]() 西汉时期,有东平亢⽗人(今山东济宁)宁寿,南 ![]() ![]() 隋、唐两朝,宁氏名人再次多见于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顿的局面,使宁氏族人发展呈现新局面。 两宋以后,宁氏族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于广东、福建。 明朝初期,山西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京北等地。明朝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氏族人进⼊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氏⼊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氏填四川。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氏族人随闯关东的风 ![]() 如今,宁氏族人在国全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为多。 WwW.BaNianXs.Cc |
上一章 百家姓 下一章 ( → ) |
八年小说网整合提供《百家姓》各网络平台文字版资源首发阅读,为读者推荐百家姓手机小说无删,阅读原创章节,就上佚名小说网 |